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2024-05-18 02:50

1.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最基本的:基础作用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2.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最基本的:基础作用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3.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最基本的:基础作用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4.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最基本的:基础作用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5.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最基本的:基础作用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6.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那些贡献

最基本的:基础作用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7.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的贡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四种形式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农产业部门的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它部门才能得以发展。从理论上说,国内食品生产不足可以通过进口来加以解决,但实际上大量进口食品将会受到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食品的供给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或者要具备更为良好的政治与经济条件。         农业除了对国民的食品贡献以外,还有对国家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原料贡献。在工业化早期阶段,一般国家的工业是以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所以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一般来说会随着实际人均GDP的增长而下降,可由于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工业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般大于原料本身的收入弹性,所以,如果考虑到食品加工、服装、制鞋、饮料工业、烟草工业的发展,农业相对重要性下降的速度就缓慢得多。这种通过与农业有关的工业来评价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牵扯到了产业间联系的概念。所谓产业间联系的概念表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质。产业间联系可以分为后向联系,前向联系和总联系。后向联系是以这种产业从其它产业购买的中间产品投入占其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的。前向联系则以这种产业卖给其它产业作为中间投入占特定产业生产总值来衡量。总联系为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之和。按照定义,农业作为一种初级产业似乎没有后向联系,同时,由于许多农产品不经过进一步加工而直接消费,其前向联系也是微弱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要投入越来越多的工业品,如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等,所以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后向联系,而且有愈益增强的趋势。同时,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产业往往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先行产业,所以农业对其它产业的联系并非微不足道。(2)要素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为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提供劳动力,是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贡献。正如前所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农产品出现了剩余,使得农业劳动力能够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可见,没有农业部门的劳动贡献,就很难有其它产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初期,农业中存在着较多的剩余劳动力,非农产业部门的急剧扩张所需要的劳动力,可以从农业部门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这使非农产业的发展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农业部门的劳动贡献,是非农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问题的难点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非农产业的发展难以吸纳农业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对非农产业的发展来说,来自农业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即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却供给不足。非农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力资源,而且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农业部门的资本要向非农部门转移?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即使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资本/产出率完全相同,但由于通常非农业部门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较高,因而对非农业部门增加投资的倾向就更高一些。因此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非农部门生产规模扩大的速度应高于农业部门才能满足人们需求结构上的变化。第二,在许多情况下,农业新增资本的资本/产出比率事实上要低于非农产业,所以从要素利用的观点出发,资金总是应当流向能获得更多收益的部门。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最主要部门,实际上是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唯一来源。外来的投资和外国援助对大多数国家来讲只是补充性的、辅助性的经济来源。第四,对非农部门的投资往往也会使农民和农业受益,如交通状况的改进,供水、供电等设施的建立,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来自非农产业收入的增加等等。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转移农业部门的资金呢?一种是依靠市场机制、价格信号对资金进行转移和分配;另一种是凭借行政力量,强制进行资金的转移。完全依靠行政的力量来转移农业的资金,必然会降低经济效率,带来资源配置的扭曲。但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转移农业资金,也就是通过私人储蓄和投资来实现农业资金的转移,将难以满足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之上,动用一定的财政、信贷政策手段,加速农业资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土地作生产和活动的场所,如城区的扩大、道路的修建、工矿的建设等。一般说来,非农产业对土地的需求是一种必然现象,需求的土地多在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或者说是人类较早开垦利用的土地。如果农民具有完全的土地产权,农地非农化将会使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农地非农化是农民的一种理智选择。但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宏观角度来看,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将不利于农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农地的不断减少必然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不利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在满足非农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加以适度的宏观调控。(3)市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农民作为买者,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工业品、耐用消费品等和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用机械、电力及其它农业投入品。农民对这些工业品的消费扩大了工业品的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工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的扩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部门是经济当中的主要部门,工业刚刚起步。这时即使新兴的产业部门中就业人员的人均收入可能高于农民的人均收入,但是由于农业部门的绝对规模,农业必然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农村人口不断迁移到城市居住,虽然农业人口份额的下降会使农村市场的重要性降低,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也会使农业对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用工业品的需求增加。农民用于工业品的支出代表农民对整个经济发展所作贡献的一个方面。②农民还是一个卖者。作为卖者,农民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把粮食及其它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销售规模越来越大。农民的这种销售活动,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量增加以后,不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4)外汇贡献所谓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的外汇贡献尤为重要。此时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因此,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部门在出口创汇方面必然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些国家,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如果没有农业的外汇贡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是难以想象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一般会下降。这是因为,工业壮大以后,工业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会逐渐增强,使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然而,农业外汇贡献份额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外汇贡献的消失,农业出口创汇的绝对量还可能增加。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的贡献

8.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的贡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四种形式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农产业部门的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它部门才能得以发展。从理论上说,国内食品生产不足可以通过进口来加以解决,但实际上大量进口食品将会受到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食品的供给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或者要具备更为良好的政治与经济条件。         农业除了对国民的食品贡献以外,还有对国家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原料贡献。在工业化早期阶段,一般国家的工业是以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所以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一般来说会随着实际人均GDP的增长而下降,可由于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工业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般大于原料本身的收入弹性,所以,如果考虑到食品加工、服装、制鞋、饮料工业、烟草工业的发展,农业相对重要性下降的速度就缓慢得多。这种通过与农业有关的工业来评价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牵扯到了产业间联系的概念。所谓产业间联系的概念表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质。产业间联系可以分为后向联系,前向联系和总联系。后向联系是以这种产业从其它产业购买的中间产品投入占其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的。前向联系则以这种产业卖给其它产业作为中间投入占特定产业生产总值来衡量。总联系为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之和。按照定义,农业作为一种初级产业似乎没有后向联系,同时,由于许多农产品不经过进一步加工而直接消费,其前向联系也是微弱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要投入越来越多的工业品,如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等,所以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后向联系,而且有愈益增强的趋势。同时,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产业往往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先行产业,所以农业对其它产业的联系并非微不足道。(2)要素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为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提供劳动力,是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贡献。正如前所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农产品出现了剩余,使得农业劳动力能够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可见,没有农业部门的劳动贡献,就很难有其它产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初期,农业中存在着较多的剩余劳动力,非农产业部门的急剧扩张所需要的劳动力,可以从农业部门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这使非农产业的发展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农业部门的劳动贡献,是非农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问题的难点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非农产业的发展难以吸纳农业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对非农产业的发展来说,来自农业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即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却供给不足。非农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力资源,而且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农业部门的资本要向非农部门转移?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即使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资本/产出率完全相同,但由于通常非农业部门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较高,因而对非农业部门增加投资的倾向就更高一些。因此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非农部门生产规模扩大的速度应高于农业部门才能满足人们需求结构上的变化。第二,在许多情况下,农业新增资本的资本/产出比率事实上要低于非农产业,所以从要素利用的观点出发,资金总是应当流向能获得更多收益的部门。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最主要部门,实际上是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唯一来源。外来的投资和外国援助对大多数国家来讲只是补充性的、辅助性的经济来源。第四,对非农部门的投资往往也会使农民和农业受益,如交通状况的改进,供水、供电等设施的建立,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来自非农产业收入的增加等等。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转移农业部门的资金呢?一种是依靠市场机制、价格信号对资金进行转移和分配;另一种是凭借行政力量,强制进行资金的转移。完全依靠行政的力量来转移农业的资金,必然会降低经济效率,带来资源配置的扭曲。但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转移农业资金,也就是通过私人储蓄和投资来实现农业资金的转移,将难以满足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之上,动用一定的财政、信贷政策手段,加速农业资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土地作生产和活动的场所,如城区的扩大、道路的修建、工矿的建设等。一般说来,非农产业对土地的需求是一种必然现象,需求的土地多在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或者说是人类较早开垦利用的土地。如果农民具有完全的土地产权,农地非农化将会使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农地非农化是农民的一种理智选择。但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宏观角度来看,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将不利于农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农地的不断减少必然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不利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在满足非农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加以适度的宏观调控。(3)市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农民作为买者,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工业品、耐用消费品等和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用机械、电力及其它农业投入品。农民对这些工业品的消费扩大了工业品的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工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的扩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部门是经济当中的主要部门,工业刚刚起步。这时即使新兴的产业部门中就业人员的人均收入可能高于农民的人均收入,但是由于农业部门的绝对规模,农业必然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农村人口不断迁移到城市居住,虽然农业人口份额的下降会使农村市场的重要性降低,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也会使农业对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用工业品的需求增加。农民用于工业品的支出代表农民对整个经济发展所作贡献的一个方面。②农民还是一个卖者。作为卖者,农民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把粮食及其它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销售规模越来越大。农民的这种销售活动,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量增加以后,不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4)外汇贡献所谓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的外汇贡献尤为重要。此时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因此,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部门在出口创汇方面必然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些国家,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如果没有农业的外汇贡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是难以想象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一般会下降。这是因为,工业壮大以后,工业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会逐渐增强,使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然而,农业外汇贡献份额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外汇贡献的消失,农业出口创汇的绝对量还可能增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